close

(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北京特稿)大陸北京市近年挹注鉅資發展文創產業,大力攬才、辦展,曾獲諸多國際大獎的台商登陸後,更進而打開國際市場知名度。

中共去年底召開17屆6中全會,通過「文化強國」策略,明定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且未來5年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5%提升至5%以上。

身為全大陸首善之區、歷史古都的北京市,文創政策步伐極為迅速。

北京市政府新聞處主任王惠指出,北京2011年文創產業產值已占北京GDP的12.1%,身為首都、文化聚集區,未來5年每年將編列人民幣百億(新台幣近500億元)文化基金,鼓勵北京文創業成長。

曾獲德國IF設計獎、紅點設計獎等諸多國際知名獎項的清庭文創負責人石大宇對此感觸最深。

石大宇幾年前在朋友力邀下登陸。不少大陸策展單位求才若渴,多次力邀參展,如2011年北京國際設計3年展、2012年米蘭設計周的中國當代坐具設計展、設計北京展等,許多國際買家也因而主動找上他。

站在全球500大企業雲集的北京國際舞台上,競爭雖慘烈,但北京卻也像個大磁鐵,各國的買主、投資者都來了,這也代表較高的國際曝光度。

但石大宇感觸最深的是大陸文創政策的效率與彈性。他說:「中共很厲害,土地是國有的,說給就給;政策『說幹就幹』,很有效率,只要做得好,說補助就給補助。」

他表示,相較下,在台灣文創申請案不僅要通過層層審核,政府有時礙於預算限制,對補助也一刪再刪。

「只要做得好,在這兒不怕沒機會。」石大宇說,北京市大力延攬優秀業者、鼓勵優秀創作,有時獲得北京市府的補助款,東城區政府還會相對提撥一定比例補助款,就盼優秀業者留在區內。

北京市積極打造文創之都的腳步還沒停歇。

北京市日前已敲定,爭取至2015年底新增文創上市公司50家,形成「北京文化」類股;支持文創產業園區發行債券或股票融資,重點培育2至3個綜合收入逾千億元的功能區。

反觀台灣,在各部門預算「砍到見骨」的情況下,編列預算新台幣近170億元的文化部,想要大力發展文創產業,或許需要更大政策彈性與創意,更考驗執政者的智慧。(本文附有照片及影音)101082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ianchu40158 的頭像
    xianchu40158

    xianchu40158的部落格

    xianchu401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